logo
A + 大字体
A - 小字体

澄怀观道 胸襟廓然

——李风花鸟画欣赏

2024-07-22 09:03:23     来源: 墨品艺术      
浏览量: 5341    分享

读李风花鸟画,一感其精神的活力源自“用心用情”。马奉信先生曾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说:“凡识李风者,无不知其作画用心也。不囿成法,不落俗套;独辟蹊径,锐意求新。其章法布局,或繁或简,偏爱别致而新奇;笔墨色韵,唯求清静而古雅。文气弥漫,耐人品味。花鸟画能臻此境,又谈何易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里的“境界”指的是人的情感与修养。这时代,“浮躁”二字是画画的大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你画写意画还是工笔画,大幅还是小幅,大题材还是小题材,都不容易。“天之授人,大知而大授,小知而小授”,当以真心诚意为本。艺术家是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思想引领者。艺术作品的高境界是让人的灵魂得到洗礼,让人感受到生命、生活即自然的美好。艺术家首先应“用心用情”,不断锤炼和健全自身人格修养及思想道德境界,不断提升自身艺术修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意境高远、思想深邃的作品,然后通过作品润物无声地去感染、提升观众的思想情操,陶冶他们的性灵。


        读李风花鸟画,二悟其艺术追求在于“求变求新”。前些日子读到一篇文章,言中国著名画家卢沉四十载求索竟为了一个“变”字。卢沉曾在一幅画稿上写道:“学画数十年,竟然每天都像是刚刚开始学一样茫然,不知怎么画才好。”而在另一件作品中写道:“改弦换辙,绝处逢生。”卢沉还坦言:每一张作品都有新的追求,随心所欲,不论东西,乘兴画去,尽兴而止,必有迥异常态的画面。由卢沉的“求索求变”来感受李风的“求变求新”似乎有着十分相似的生命旅程。笔者注意到李风不少花鸟画作品上嵌有“岁月如歌”的印章,让人品味到此中的甘苦和执着付出。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并不容易,因为绘画不是机械性的生产模式,并非通过熟能生巧的方式就可以达到一定高度。作为一个画家,必须具有对艺术、对自然物象的领悟力与敏感性,在创作中彰显激情。中国画本身就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中国画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与创新。绘画的创新除了能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官刺激外,其艺术精神内涵也能与观赏者心灵相通,给人以启发、想象、联想的空间,进而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中国画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向前发展。而每一个时代的“创新”,都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传统”。自古以来,创新一直是画家通向成功唯一的道路。所以看一个画家、一个时代有无创造、有无创新,主要看其作品在传统的旧有形式基础上有无突破、有无超越,在题材内容、精神境界、意境上有无拓展,在艺术形式、笔墨语言上有无创造出新的技法,能否创作出超越前人的艺术作品,为中国画的发展增添新的因素。

          读李风花鸟画,三品其艺术魅力在于“逸笔草草,雅俗共赏”。有名家称道说:“李风擅花鸟画,风格一如其人——散淡、雅逸,虽不求工细,然于苍苍茫茫、逸笔草草之中,细节毕现,令人玩味。李风以他寻常的人生抒写着非同寻常的笔墨。承受着这种笔墨实践的深入,他的生命与情感也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涵义。”优秀的画家需要有较强的对大自然和客观事物的解读能力。中国画讲究画道。但道未可名,道运行于万事万物中。它隐藏在客观事物的内部,需要我们去亲自体悟。古人云:“澄怀观道。”其中的“澄怀”即要求挖掘心灵中美的源泉,使自己胸襟廓然、脱去尘俗;而所谓“观道”指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而“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

     澄怀观道,胸襟廓然。最非凡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最可贵的坚持,不是久经磨难,而是永葆创意之心。花鸟画是生命的赞歌、爱的咏叹,更展现出画家的个性和心灵。无论“画什么”,还是“怎么画”,都应跟随心灵的方向,选择与心灵契合的物象,并从中提取有意味的形式语言,于平凡处抒写心灵的感情,于细微处寄予生命的观照。中国画的“文艺复兴”,不单是指颜色和技法的复兴,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精神的复兴,是中国画意的复兴。现在是一个文化和思想百花齐放的时代。许多当代中国画不仅有坚持传统的地方,也有勇于创新的地方,这些都是好事。但有识者感慨言道:我们缺少的不是传统也不是创新,而是一种鉴赏能力。与其说闷头学画、搞创作,不如先学习看懂一张画的优缺点在哪里,这样才不会走偏方向。此种观点,对画界中人当是一个很好的提醒,然真正做到“眼高于人”,并非易事。(撰文/文泊月)


 

   李风,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传统书画创研中心艺委会委员。


编辑: 王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