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志愿服务队:龙泉扬药韵,基层筑健康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中医药文化备受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5年2月19日至20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医脉相承,岐黄助民”志愿服务队带着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走进了枣庄滕州龙泉街道社区,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开展中医药文化宣讲及义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成员通过"理论+体验"模式开展中医药文化宣讲及义诊服务志愿活动,精心设计了中医药特色中草药香料花茶鉴赏、中医药文化讲座、中医特色适宜技术体验等活动,并邀请校内专家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多渠道宣传,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2月19日清晨,随着一阵阵馥郁芬芳的中草药香料香气随风弥漫,活动第一天的开展地——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预防接种门诊前,已排起长队。
团队成员们首先为大家介绍了中医药花茶与香囊的基本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中药材的“四气五味”,让居民们通过眼看、手摸、鼻嗅,近距离感受每一味草药的独特魅力。孩子们在趣味横生的中药谜语游戏中欢声笑语,大人们则在专家指导下,学会了简单的家庭养生茶饮制作。随后,团队成员为大家演示了花茶与香囊的制作过程。居民们纷纷动手尝试,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健康小物,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随后,团队成员在专业医生的指导监督下,为大家提供艾灸、穴贴及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适宜技术体验,团队成员以“未病先防”为主题,为居民讲解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药膳食疗等实用知识。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失眠、关节疼痛等问题,专家现场演示艾灸、耳尖放血和拔罐操作。一位体验耳尖放血的居民表示:“很神奇,就那么几下!本来头昏昏沉沉的,现在轻松很多。”
2月20日,在龙泉街道安居社区,团队与社区联合组织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当地专家名医设立义诊专区。团队成员与专家名医一同为居民们讲解冬季养生、疾病预防等实用知识。活动现场特别设置的"药食同源"展台成为焦点,团队成员们将《家庭药膳食疗手册》与实物药材结合讲解。
“这个玉屏风散代茶饮,用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特别适合体质虚弱易感冒的人群。”“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红枣同样有养血安神的功效;大米补中益气。适合心脾两虚、失眠多梦的人群,用它们一起熬煮而成的桂圆红枣粥能改善睡眠质量,补充气血......”
讲座中,专家不仅传授了中医药的养生智慧,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健康建议。居民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在随后开展的义诊活动中,专家们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免费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建议,还耐心解答了大家关于中医药的各种疑问,让居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和实用价值。团队成员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为居民进行耳穴压豆、血压血糖检测、推拿等志愿服务,帮助居民缓解身体疲劳和疼痛。
在义诊现场,68岁的糖尿病患者赵玉兰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获得了包含饮食调理、穴位按摩、中药代茶饮的个性化方案。"这些学生娃娃不仅给我调了降糖茶,还教我在家做'消渴穴'按摩,真是把医院搬到了家门口!"赵阿姨握着志愿者的手连连道谢。
《“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独特作用。”“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厚植文化土壤,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通过本次回乡看齐鲁志愿服务活动,团队成员得到了宝贵的成长,他们实践知识,锤炼沟通,并且深刻体会到了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一位成员表示:“这次活动让我更加坚定了投身中医药事业的决心。”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中医药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千家万户。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健康科普尝试,更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佳话;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虽落幕,但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团队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的征途方启!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样的活动将不断延续,让中医药文化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绽放光芒,为人们的健康和美好生活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陈奕诺 刘瑞格 邱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