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7日南湖童学会.秀水轩雅集稿
我为什么写《蒋天枢传》
2002年蒋天枢先生诞辰百年时,我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蒋天枢传》。《文学报》《作家文摘》摘编了书中一些章节,凤凰出版社总编辑徐宗文在《文汇周刊》上发表书评,书中内容被许多学术论文引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右为2002年初版《蒋天枢传》,左为《蒋天枢传》2023年再版增订本 。
蒋先生是徐州丰县人,国学大师梁启超、陈寅恪的及门弟子,复旦大学著名教授,全国著名文史学家。他一生从教,对人和学术高度负责,不仅是一位严师,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而且治学严谨,对保存民族优秀文化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治学做人并重、人品文品如一”“不重名利、品格高尚”的学人。(1)他的学生、北京外国语学院教师李振杰说。像蒋先生这样的老师,现在很难找了!因此,为蒋先生作传,让更多的人认识蒋天枢先生,岂止是宣传徐州,更重要的是对于传承中国文化,引领学术正气,弘扬淳厚师风,培育报国良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蒋先生去世后,我曾想为蒋先生作传,但考虑蒋先生一生从教,在复旦大学任教45年,能为他作传的或大有人在。但后来发生的事情改变了我的认知:一是听蒋先生的关门弟子陈正宏说,《陈寅恪文集》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解放日报》作了报道,复旦师生才知道蒋先生与陈先生的关系,才知道蒋先生为整理陈先生著述付出的心血;二是听蒋先生的学生、复旦中文系原主任章培恒说,一次论文答辩,很想请到钱仲联先生,但很担心请不到,跟蒋先生一说,他一发话,钱先生欣然光临。原来蒋先生与钱先生不仅是无锡国专的同学,而且是交情甚厚。对此,人们却从未听蒋先生讲起。(2)由于蒋先生平时低调、寡言,只问教学学术研究,不谈自己,即便是他身边的人,也不了解其人际关系和一生行状。这样,我便于坚定了写作《蒋天枢传》的决心,并且有信心把这部传记写好。
我的信心从哪里来?缘于我与蒋先生的关系,对蒋先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谈到我与蒋先生的关系,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下面,我分三个层次叙述。
(一)朱蒋两家五世联姻的渊源关系
蒋先生是丰县人,“三径堂”蒋氏;我是沛县人,“折槛堂·念祖堂”朱氏。二姓在当地都是名门望族。自清代乾隆时期至清末民初,朱蒋两家五世联姻。
蒋先生1987年9月所写《<陈寅恪先生读书札记>弁言》提到一位朱尊霖:“他若《三国志》一书(陈寅恪先生批校书之一),昔年余假之师携往沈阳,‘九·一八’之难失之。时余在沈阳北陵第三高中任教,事变发生后,须步行到皇姑 屯车站始可乘火车,因将所携书并先生书及家藏朱尊霖公(枢祖母之曾祖父)手书册页及皮大衣等,装黑皮箱中,托友人庋存东北大学某幢楼三楼中,后为人破窗将箱盗走。”(3)
蒋先生称朱尊霖是“祖母之曾祖父”。《沛县志·选举表》(民国九年):“朱尊霖,番禺知县。”据《古沛朱氏族谱》(十一修)载,他生于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十四日,太学生,曾任两淮、两广盐场大使,粤海关、粤盈库大使,陞补广州府番禺知县。(4)朱尊霖七子,皆擅文:长子锡藩,诗人,《徐州诗征》选其诗多首;次子锡黻,岁贡生;三子锡畴,庠生;四子锡均,拔贡,江西湖口等县知县;五子锡清,太学生,早卒;六子锡介,庠生;七子锡朋,庠生。(5)朱尊霖擅楷书,我家曾藏其所书册页和手抄本《史记》。
与朱尊霖同时代,丰县有一位蒋大纶。据同治《丰县志》:“蒋大纶,(乾隆)辛卯科举,(江西)龙南县知县。”(6)又据《古丰蒋氏族谱》(六修):蒋大纶“才华卓荦,案无留牍”,曾主修龙南县志,助修丰县文庙,后因忤逆当道,罢官家居。(7)蒋大纶与朱尊霖相知有年,披诚抒素,遂结为儿女亲家。
《古沛朱氏族谱》(十一修本)和《古丰蒋氏族谱》(六修本)
第一世联姻,朱锡黻娶蒋大纶之女。(8)蒋大纶,蒋先生九世祖蒋大綵之堂兄弟。蒋先生是十四世。朱锡黻,尊霖次子,道光甲午科岁贡生,候选训导,曾于齐鲁间、萧县设馆讲学,后主讲丰县凤鸣书院,著有《砚耕堂文稿》,其子朱延恩、孙朱方曾皆为拔贡,号称“一门三贡”。(9)
第二世联姻:朱锡黻将其四女儿嫁丰县蒋润之。蒋润之是蒋大纶之堂侄孙、蒋先生之曾祖父。蒋润之,字笠湖,号雨帆,邑庠生,(10)朱锡黻之内侄。朱锡黻娶于蒋,又嫁女于蒋,民间称亲上作亲,或内血回门。
第三世联姻:蒋润之长子蒋长义娶朱绍恩之女、次子蒋长茗娶朱延恩之女;蒋润之长女嫁朱保宸。而朱绍恩之女,即朱锡黻之侄孙女,亦蒋先生之祖母;朱延恩之女,即朱锡黻之孙女,蒋先生二祖母也;朱保宸,即朱尊霖族弟朱尊澍之曾孙。如此“一世多亲”。(11)
第四世联姻:蒋长茗之长女嫁朱敦秩;次女嫁朱森鼎。朱敦秩,即朱尊霖堂兄朱尊璋之玄孙;朱森鼎,即朱尊霖之玄孙、朱尊霖六子朱锡介之曾孙。(12)
朱蒋两家的第五世联姻:蒋念洛之女嫁朱本洋。蒋念洛之女,即蒋先生之同父异母姊也。朱本洋,即朱尊霖族弟朱尊宝之后。(13)
五世联姻,蒋家闺女嫁朱家,朱家闺女嫁蒋家,延续不断,颇有古代朱陈村之遗风。朱蒋婚姻中,蒋氏集中在蒋先生一支,从高祖、祖父、姑母到姐姐,都与朱家作亲;朱家则集中在朱锡黻及其近亲属。从蒋家十世至十四世,朱家十二世至十六世,娶来嫁去,亲情交错,辈份不乱。
正由于这种渊源关系,我很早就听说朱蒋两家的不少 故事。比如,蒋先生祖父蒋长义二十八岁猝逝,留下三个孤儿。蒋先生的祖母延请弟弟朱希曾上门设馆,教出两位秀才,一位治家能手。三个外甥成才了,朱希曾却倒下了。蒋家不仅为他办理后事,树碑立传,而且把朱希曾的孤子朱登鼎接到丰县,抚养成人,并请人教会他一门木工手艺。(14)
再如:蒋先生入读清华次年,父亲蒋念洛去世。蒋先生的姐姐嫁到朱家,生活并不宽裕,靠磨豆腐、做粉条卖钱度日,却从牙缝挤出十八块大洋,供蒋先生读书。蒋先生到开封高中任教后,将姐姐之子朱子方接到身边,费用全包,一直培养到大学毕业、读研,并指导他学术研究,操持他结婚生子。后来,朱子方成为辽金史研究专家。(15) 这真投桃报李啊!
(二)蒋先生与我村朱氏的密切交往
我祖上原居沛县西北乡千秋集,咸丰元年黄河决口后,迁居栖山北一里司楼村。村中朱姓四大家,均是朱尊霖后裔。蒋先生祖母是我村人,我称老姑奶奶。蒋先生的姑母(蒋长茗之女)嫁到我村,我称大奶奶。族家有个传统,不论哪家的亲戚,都是老朱家的亲戚。亲戚们对朱家人也一视同仁。蒋先生与父辈都是表兄弟。我们则称蒋先生为表伯父。
蒋先生最敬佩奶奶,称她是“了不起的女性”,对奶奶的娘家人也高看一眼,走得很近。这从蒋先生同朱家人的交往中便可看出。
蒋先生与朱俊英——
朱俊英是我堂姑母,其丈夫是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毕业的胡厚宣。蒋先生读清华时,朱俊英读北平师范大学,表兄妹多有过从。(16)
抗战期间,朱俊英随胡所在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入滇,后受顾颉刚先生邀请,到时在四川的齐鲁大学任教,因水土不服,生了场大病。为了家计,朱俊英携带二幼子,外出彭县英才学校教书。这期间,胡与学生桂琼英发生婚外恋。抗战结束后,蒋先生为挽救这桩婚姻,找周谷城先生,介绍胡到复旦历史系任教。朱俊英受顾颉刚夫人张静秋邀请,到徐州女子师范教书。朱俊多次赴沪找胡沟通,均住蒋先生家。蒋先生居中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但因胡态度坚决,最终和好无望。朱俊英又不愿离婚,便将长子交胡,一人携次子渡海到台南教书。(17)
1935年1月30日胡厚宣和朱俊英在北平结婚照
1952年秋,胡以朱俊英在台不归为由,与桂琼英结婚。蒋先生严辞拒绝胡的邀请,坚不出席其结婚典礼。后来,桂琼英病逝,胡仍不愿与朱俊英重归于好。蒋先生气愤地说:“我当年初见到胡时,已感到他是贪慕荣利、没有真感情的人。可惜俊英当日相处时,没有正眼,把他看清楚。”(18)
朱俊英长子胡振绥在大连铁道学院任教,曾赴沪看望他称二舅的蒋先生,路过徐州,向我讲述家事,对蒋先生极为敬重。
2013年5月25日,作者与胡振绥(左)及其夫人王琴舫(右)在栖山留影
蒋先生与朱启昌——
朱启昌是朱森鼎之子,蒋先生的姑表弟,我称堂伯父。他天资聪明,幼时过目成诵,被誉为神童,可惜其父死于土匪之祸,小学便辍学务农了。蒋先生很怜爱这位表弟,知他酷爱读书,特别爱读戏曲、传奇之类,便买了《唐宋传奇选》《长生殿》《桃花扇》《关汉卿杂剧》等书寄他。
1959年8月,启昌伯五十四岁,老母和发妻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相继亡故了,无儿无女,孤身一人。1959年8月,他为践行与亡妻早年南游苏杭之约,写下绝命书,南游苏杭,后到钱塘观潮,便投海了。海潮退去,他却滞留沙滩,一看明月当头,赤身裸体,追逐潮头再投,幸为船家救起,送到收容站,再遣返原籍。蒋先生闻讯后,既惊悚,又揪心。文革初期“破四旧”,启昌伯因家藏古书,好讲历史,受到迫害。他轻生寻死,却悬梁绳断,跳井水浅,受尽折磨,1974年8月奄奄病死。(19)蒋先生闻知后,心情十分悲痛,感叹道:“启昌弟是那么聪明、自尊、自爱之人,怎么该遭受这种磨难呢!”
回想我上小学时,启昌伯认为“孺子可教”,忙了一天农活,晚上还要为我讲授《四书》。夜深人静,院竹萧萧,他却神采飞扬,毫无倦容。当年情景,历历在目。如今,他竟连一幅照片没有留下。想来他与伯母伉俪情笃,为兑现夫妻共游苏杭天堂之约,全都付于钱塘潮水了吧?每每思之,至为心痛。今年是启昌伯逝世50周年,附记于此,权表寸心追思之意。
蒋先生与朱耀斌——
朱耀斌是我大哥。1957年7月,他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到上海轻工业学校任教。学校在邯郸路,与复旦大学毗连。他常到复旦一舍11号看望蒋伯父,与蒋先生家长里短,无话不谈。
1963年8月,蒋天枢与朱耀斌在上海合影
家兄学习刻苦,工作不久,就在《化学通报》发表两篇论文:《水的结构及其内部运动》《高分子溶液的形成》。蒋先生很高兴,鼓励他多写,还告诫他说:“写文章不要跟风,要有质量,不要与人合作。”并痛斥又长又臭的“烂草棒子文章”是为多拿稿费,浪费读者的时间。一次深秋,蒋先生来到轻校,看到家兄床上铺着凉席,衣着单薄,赞叹道:“这么俭朴,还保持着农民子弟的本色。我很赞成!”
1961年春,家父朱运昌粗布棉袄,头戴毡帽,到上海看望蒋先生。蒋先生格外热情,请进小房间,关门长谈,把家乡的亲人问个遍,还到国际饭店设宴相请,说从来没忘记老家的亲人,还给他们捎带了上海点心。
1963年9月,家兄考取北师大化学系研究生,1968年6月毕业后又回到上海。这时,蒋先生血小板减少,正住医院,1969年4月出院,以中药调理。家兄常登门看望。鸡内金等药材在沪买不到时,家兄便让家人从沛县买了寄来。1972年,家兄因夫妻分居,调北京一机部工作,蒋先生莫名惆怅,感叹道:“自你去后,深感此间可长谈人之少。”(20)
1973年10月,因长女蒋钟堉生病,蒋先生夫妇赴京看望,住翠微路四机部宿舍。当时,我因家母患肠胃病在京就医,也赶赴北京,住西单教育部宿舍。蒋先生亲到西单看望,又在成都饭庄宴请我们。席间亲情穆穆,令人难忘。
1982年9月,家兄将赴南斯拉夫做访问学者。蒋先生写信指导说:“此次,真希望你直接间接的见闻,多多益善。唯是所要学的当然头绪纷烦,但出国在外,恐时间亦有所限,似宜集中精力,专攻某些项目,而把精力所不能兼顾到的,节省去一些。”(21)
(三)我与蒋先生多年亲如一家的交往
1963年,我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蒋先生得知后,说:“既然能考上北大,考复旦应该也没问题!”似有惋惜之意,让家兄转告我,学习中遇到问题,可给他写信。所以,从上大学起,我就与蒋先生通信了。
1968年12月,我大学毕业,分到安徽省龙亢农场劳动,1970年夏调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政治部。蒋先生要我莫忘学业,并乘家兄回京探亲路过安徽时,带《钦定史记》和《四部丛刊》涵芬楼版本几十种古籍线装书赠我。
1972年初夏,我赴沪采购照相器材,住在火车站附近旅馆,与蒋先生通过电话后,乘55路公交叶到国年路下。途中,看到一位老人,头着鸭舌帽,倒背着手,一边走,一边打量行人。我们同时认出了对方。蒋先生遂带我走进复旦一舍11号。他住的小楼,一楼被人占住,厨房合用。狭窄的木制楼梯半边放书,半边走人。二楼房间一大一小,大间放一张写字台,背后是码放整齐的《四部丛刊》和《二十四史》木函。桌前两张小床,床前床下,摆满一摞一摞的线装书。我坐床上同两位老人拉家常,倍感亲切。第三天上午,我正在旅馆双人床上给闪光灯充电,蒋先生看我来了。他带我去南京路逛书店,问我要什么书。我推说照相器材多,不好带,便没要。中午时,他带我来到外滩,执意要请我吃西餐,说换换口味。
1973年5月,我因公又到上海,先看望蒋先生。他约我次日上午9点在外滩公交站等他。第二天,蒋先生由次女陪同,准时来了。他让我陪他理发,之后带我去照相馆合影,再逛街、吃饭。我多次去上海,先生都很热情,虽也在家用餐,但每次都请我进城吃饭。先生视我为晚辈,为家人,一些琐事在上海不好办的,便委托我办,如买木盆、樟木箱等。当时,我在安徽工作,乐得为蒋先生办事,买东西也方便。
1973年5月,作者与蒋天枢先生在上海合影。
不仅如此,他连家中的要事也委托我:1981年5月14日,蒋先生生病刚出院,就命次女代笔,给我写信,说想把清华土木系毕业的大女儿调到离家近的苏南来。我先联系南京大学,但南大无土木系;之后联系苏州城建部门,苏州同意接收,但结果没有调成。蒋先生后来才以实相告:“我们虽很同意,但她丈夫吕开盛坚持不肯去,故他讲单位不肯放。”(22)
1985年末,蒋先生写信问我:“你苏州有熟朋友吗?如有,想将来去苏州时,请他介绍住的地方。”(23) 1986年春,蒋先生又写信来:“前函言想去苏州,并非是想去游玩。因我大女钟堉不幸前年三月病故,没前遗言交代孩子,将来她的骨灰要葬在父母墓旁。我漂泊一生,后顾茫然。去年令次女到苏州凤皇山山麓买得生圹一区,备三个穴位。拟於今年春暖后,将钟堉骨灰取回,葬於她的墓穴。算了却一桩心事。现特将此事原委奉告。”(24)
为办妥此事,我请市委书记郑良玉给苏州市政府写了信,请苏州方面提供施工人员和建筑材料,又专程赴沪,向先生秉报。后因凤凰公墓提供全程服务,就没再麻烦苏州方面。(25)
1986年,蒋先生次婿杨国琛赴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因加学德文,延长学制,家属可去陪读。杨的导师提出要中国的茅台酒。可蒋钟垣跑遍上海,也没有买到。蒋先生写信给我。我找市商业局长批条子,从仓库提出两瓶。蒋钟垣遂于1987年4月20日飞往德国。
蒋先生对我非常信任。一次,他带我拜访一位老朋友王瑗仲。进门后,王先生拿给蒋先生写的手卷看,并向蒋先生问到我,蒋先生回答“我的内侄”。后来,我才知道这位王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章草书法家王蘧常先生。蒋先生还向他的外甥朱子方写信说:“ 沛县施楼有位朱浩熙,你可称他弟弟。他现在徐州市委办公室,大概是任秘书工作。他是北大中文系毕业,对我很好。你将来有机会过徐州时可以找他谈谈。”(26)
蒋先生很关心我的学习。我读《史记》,常写信向先生问难。蒋先生每信必复,用习题簿纸解答,繁体字,竖写,正反面都写,多达一二十页。
凡我需要的书,蒋先生一应奉送。一次赴沪,住先生家一楼,晚饭后,我翻检架上藏书,看到《众香词》有万年少(寿祺)之女万淑修的词,便进行抄录。正抄着,蒋先生来了,看看书名,说:“送给你了。”闲聊时,我说很想买一部钱钟书写的《管锥篇》。先生说:“不要买,我这里有,送你!”临走时,他还送我一部《四书章句集注》,吴志忠校刊,大开本,钤有“杭州王久峰旧庐藏书之章”。
一次,蒋先生带我逛古籍书店。一进门,店员就热情招呼,又看座,又沏茶。看来,他是这里的常客。蒋先生买了部段玉裁注的《说文解字》送我,说:“这个本子不错,做学问用得着。”他自己挑了部《五代会要》,抱在怀里。我当晚要乘火车离沪,送他上车回家。临上车前,他又把《五代会要》递给我,说:“这部书也送给你吧!家人反对我买书。”
1980年,我从安徽省委调徐州市工作,写信告诉蒋先生。蒋先生回信说,将寄我一部《陈寅恪文集》:“近年为昔年老师陈寅恪先生整理集子,今秋可开始出版第一册,拟寄给吾侄一部,先此奉告。当函出版社直接寄出,如已来不及,或晚些时由我处寄去。”(27)
蒋先生每出新书,或写了文章,也都寄我,有的是手抄稿,有的是抽印本。1985年,蒋先生的《论学杂著》在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寄我一册。1986年春,我去上海。蒋先生问我:“《论学杂著》,你看了吗?你对书中哪篇感兴趣?”我说读了几篇,也没读懂。蒋先生笑着说:“我最满意的是那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校记》。传中有一段话,前人都没弄清楚,我说清楚了。做学问就要认真。对于难点,不能绕开,不能一知半解,一定要下工夫攻克它。”
蒋先生对我读书、写作既鼓励,又严格要求。1975年批林批孔运动中,我与北京政法学院张佩霖老师合写了一篇评《孙子兵法》的文章,寄给蒋先生。蒋先生回信说,你们还没读懂《孙子兵法》,这篇文章不要发表。
1980年6月,我调徐州市工作。蒋先生一则为我调回家乡工作高兴,一则告诫我:“吾侄如有暇,盼加意锻炼写作。各种文体都可锻炼。同时,多读书,积累知识,对写作是用处很大的。以我的看法,读书千万不宜看标点本,标点好了,光溜溜滑下去了。用不标点的书,非思考不可,思考,才是人智慧民源泉。古今来大作家都是善于思考,而又善于积累材料的,如水浒传、红楼梦之类,不但有丰富的积累,同时还能用思入微,不知吾侄以为然否?切盼吾侄利用当前时间作自我培植。人生,是工作到老,学到老的。”(28)
1983年9月,我到江苏省委党校培训班学习,蒋先生写信说:“昔年,水西门外有清代袁枚‘随园’故迹。《袁子才全集》,您将来暇时,不妨涉猎一下。他的文章,是明白如话易懂的。即单是他的《随园诗话》,也可阅览一下,以增博识。”(29)
蒋先生要求中文系的学生会认会写繁体字,也这样要求我,他说:“近来印书喜用简体字。曾看到印本《辞海》,全用简体字。我对看简体字印书兴趣不大。我的看法,已简化的字数有限,省力有限,而对于截断中国文化的力量则很大,如要再进一步简化,所谓得者一而丧者百也。况且,出了国门,即是香港,印书仍全用繁体字。要知,纵横几万里,上下数千年,无文字上隔阂者,世界上只中国耳。”(30)
我在写作上有点进步,蒋先生就鼓励。1987年9月,我写了篇七言古风《秋风戏马长恨辞》,将剪报寄蒋先生。蒋先生回信说:“长歌一气呵成,用笔矫健,盼时为之以抒郁怀。有兴趣时,希时读元、白歌行。元、白均擅此道,读之既可赏心悦目,也可增长经验也。”(31)
1988年3月初,我将主编的《古今徐州》寄给蒋先生,接回信说:“侄对徐州情况很熟悉,因而对《古今徐州》写得井“井有条,阅不啻往昔旧梦如在眼前,益我良多也。”(32)
这也是蒋先生给我的最后一封信。1988年6月14日,我接到复旦大学古籍所的电报,得知蒋先生已于6月9日上午11时零5分逝世。6月16日,我作为家乡唯一的亲人代表,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参加了蒋先生的追悼会。
鉴于以上,由于朱蒋两家累代姻亲,我对蒋先生知根知底;家庭与蒋先生交往密切,对蒋先生并不陌生;我与蒋先生通信25年,交往16年之久,蒋先生视我为亲人,为晚辈,又是学生和无话不谈的忘年小友。所以,我了解一位真实的蒋天枢先生。不论出于亲情,还是出于责任,我都应该为蒋先生作传,也能够为蒋先生作传。
我的这种想法,得到蒋先生亲属的全力支持。1990年初,我到上海,刘青莲伯母向全面介绍了蒋先生的一生,谈了一个星期,并把家藏照片以及许多信件给我;此外,她还关照章培恒召集了蒋先生的学生,开了回忆蒋先生的座谈会。蒋先生的外甥朱子方听说我要为蒋先生作传,专程从沈阳来徐,住在花园饭店,讲了几天,回东北后,寄来很多历史资料,并复印蒋先生信件几十封。我有什么问题就写信请教他,他每信必复,来来往往,通了几十封信。我搜集到一些回忆蒋先生的文章。蒋先生的学生李振杰是徐州人,将蒋先生的几十封信复印寄我。我又乘工作之便,跑了蒋先生工作过的开封高中,来到他曾住过的青云巷,并搜集到四川三台县志、三台教育志、东北大学和复旦大学校史、徐州和丰县有关文史资料,又从蒋先生著述的前言和落款中翻检出一些零星资料,多方搜集到对蒋先生著作的评价文章。一边搜集资料,一边动起笔来,以时间为主线,纵写为主,穿插横写。蒋先生的学生张德勤做过胡启立的秘书,时任国家文物局长,代我请启功先生题写了书名。1997年,我调教育部门工作,工作繁忙,经常利用晚上写作,到外地出差经常带上电脑,有空就写,终于在蒋先生百年诞辰之时,完成了写作任务,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历时十多年,终完成了心愿,也向蒋天枢先生作出交代,“十年磨一剑”啊!
启功先生题签的书名
2022年,我应团结出版社的邀请,利用后续搜集的材料,对《蒋天枢传》进行增订,在蒋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时出了再版,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份量也更厚实了。2024年还将在团结出版社出版《蒋天枢先生年谱》。
注:
(1)见查志华《一个品格高尚的学者——记复旦大学蒋天枢教授》,1982年3月5日《解放日报》第2版。
(2)据1990年3月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座谈会上发言.
(3)见《陈寅恪读书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4月。
(4)《古沛朱氏族谱》(十一修)第六卷1页:“尊霖,字雨田,号霁峰,太学生,由内廷方略馆议叙盐大使,分发两淮,署石港场盐大使,调两广,历署小靖、电茂、茂晖、碧甲等场盐大使,借补粤海关、粤盈库大使,大计卓异,陞补广州府番禺县知县,军功随带加二级。配岁贡生蔡以祺女,生子锡藩、锡黻、锡畴、锡均、锡清、锡介、锡朋,女一,适丰邑岁贡生、军功议叙盐提举袁廷一。生于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十四日,卒于道光十年十一月三十日。”
(5)《古沛朱氏族谱》(十一修)第十八卷40页:“雨田公,讳尊霖,号霁峰,衣点公四子。公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下,过目成诵。好诗文,工绘画,喜交士,弱冠补博士弟子员,由国学考取方略馆誊录,历署两淮石淹盐场及两广小靖、电茂、长晖、碧甲等场盐场大使,借补粤海关、粤盈库大使,大计卓异,陞广州府番禺知县,军功随带加二级。公知番禺后,修书院,励读书,崇尚文明,使民明礼义,知廉耻;建义仓,兴水利,扶贫弱,济鳏寡,造福百姓;微服私访,扫除三霸,为民除害。政声鹊起,遂迁广东布政司。爱端砚,年老旋里,赠六子田各一区,砚各一方,砥砺辛勤耕作,刻苦学文,遂获“六砚斋”之称。公晚年书画自娱,尤楷书精羡,潇洒飘逸,出神入化,求之者若鹜,曾书“茧纸有书皆晋字,锦囊无句不唐人”联,公自况也。子皆邑庠生,长子锡藩、四子锡均及孙延恩均拔贡;次子锡黻岁贡,孙普恩贡生。”
(6)据光绪《丰县志·科举》:“ 蒋大纶,(乾隆)辛卯科举,龙南县知县。”
(7)据《古丰蒋氏族谱》(六修)卷一乾隆己卯科举人小华张广绪《蒋氏家谱序》:“黼堂(蒋大纶字)公以名孝廉,出宰百里,才华卓荦,案无留牍。”朱延恩《蒋氏重修谱序》:“ 外祖黼堂公。公以孝廉出宰江右,有政声,以忤当道,罢官家居。衋伤宗法之废,爰集族人,勒为家乘。”
(8)《古沛朱氏族谱》(十一修)卷六1页:“锡黻,霖次子,字梦岩,号梅舟,道光甲午科岁贡生,候选训导,配丰邑辛酉科举人、江西龙南县知县蒋大纶女,生子延恩,女四;长适丰邑仇本湘,次适丰邑监生渠逢午,三适丰邑武生史明试,四适丰邑增生蒋润之,卒于道光己酉四月十三日。”
(9)《古沛朱氏族谱》(十一修)卷六1页:“梦岩公,讳锡黻,号梅舟,尊霖公次子。道光甲午科岁贡,候选训导。自幼秉性端方,举止厚重,刻苦读书,精通六经,长以诗词,早年即以文才闻名。待人以至诚,与之交如坐春风,如饮醇醪。读其文,如衣布帛而食菽粟。独行君子之德,而受其薰染者众,一时名士多出其门。先设馆于嗣设帐萧邑,后主讲丰邑凤鸣书院,晚年性冲淡。或以书画籀篆自娱,或于松竹间赏花饮酒,赋诗明志,著有《砚耕堂文稿》。”
(10)见(8)及《古丰蒋氏族谱》(六修)卷二679页:“润之,字笠湖,号雨帆,邑庠生,生于道光二年七月初三日,卒于同治十一年十月初五日,享年五十一岁;配朱氏,沛邑岁贡生锡黻公女,生于道光元年,卒于光绪二年七月初十日,享年五十七岁,葬于寨门西南里许,坤山艮向林主穴。子长义、长茗;女四,长适沛芦楼监生朱化保宸,次适朱庄朱公东川,三适白腊园王公景伦,四适渠家寨渠公金镛。”
(11)见(10)及《古丰蒋氏族谱》(六修)卷二679页:“长义,字集(辑)生,生于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四日,卒于同治十二年六月初七日,享年二十九岁,葬于寨门东南里许艮山坤向林主穴。配朱氏,栖山施(司)家楼绍恩公女,生于道光二十七年,子念濂、念洛、念溪,女一,少亡。”683页:“长茗,字仲茞,号仙九,从九品职,生于咸丰元年腊月十三日,配朱氏,沛邑王家庄道光乙酉科选拔贡生延恩公女,生于道光三十年。子念洙、念泗、念彬;女四,长适朱家庄朱公敦秩,次适栖山北施家楼朱公森鼎,三适小阁子李公道平,四适包挫楼包公信臣。”又,《古沛朱氏族谱》(十一修)卷六3页:“绍恩,锡朋子,字德闻,配监生阎峻标女,生子希曾、步曾、右曾、武曾,女一,适丰邑蒋长义,葬祖茔昭一穴,丰邑蒋氏于民国初年为立墓碑。”卷六1页:“延恩,黻子,字芝珊,号小岩,道光己酉科拔贡生,候选教谕。配庠生王试女,生子方曾,女二,长适武生卫守备衔邓彩彰,次适丰邑蒋长茗。卒于光绪五年十月十三日,氏卒于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十六日,合葬祖茔昭一穴。”
(12)见(11)及《古沛朱氏族谱》(十一修)卷五:“敦秩,字礼斋,号五典,配丰邑监生蒋长茗女,生子价、昌、健,女一⋯⋯”卷六:“森鼎,宗曾长子,字立亭,配丰邑蒋长茗女,生子启昌;女二,长适汪家桢,次适李传灈。卒于民国元年十二月十六日,氏卒于一九五三年三月,合葬司楼北新茔主穴。”
(13)见《古丰蒋氏族谱》(六修)卷二680页:“念洛,字子程,号东甫,邑庠生,生于同治九年八 月十五日,卒于民国十六年二月二日,配砀邑杨氏锡龄公女,生于同治六年三月五日,卒于光绪二十五年九月初二日,享年三十二岁,葬附祖茔侧,子天桂;女一,适朱公本洋,继配窦家集周氏家鹤公女,生于光绪八年六月十七日,卒于民国十五年,子天枢、天格,女一,适张公麟伯。”及《古沛朱氏族谱》(十一修)卷五95页:“本洋,(敦)豫次子,字静波,配丰邑庠生蒋子程(念洛)女,生子(广)义、(广)全。”“ 广义,(本)洋长子,字子方,大学毕业,任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配仇集仇氏,生子信一,继配某氏,生子洪军等。”
(14)见《蒋天枢传》再版修订本第二章“古丰蒋氏”。
(15)据朱子方《忆舅父蒋天枢先生》(未发表)附录“作者介绍”。
(16)据朱俊英长子胡振绥《深切的怀念》:“我母亲出身于两汉文化之乡江苏省沛县的大户人家,虽然家境较好,但由于封建旧礼教的束缚,女子外出求学受限,生性刚烈的母亲毅然冲破封建保守民风的羁绊,于1930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很有抱负,与父亲结婚后随父亲单位由北平迁往南京。”
(17)据胡振绥2020年7月2日致朱浩熙来信:“抗战胜利后,经顾颉刚夫人张静秋(母亲的同乡同学,时任徐女师校长)的邀请,母亲决定暂留母校教书。1947年初,父亲到上海,请二舅蒋天枢、友人丁山等人,经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周谷城推荐,聘父亲为历史系教授。父亲到复旦任职后,母亲带着我和振宁于1947年春二三次到上海,每次都住在复旦大学4号天枢舅家。由于母亲反对父亲独吞家产,拒绝离婚,二人没完没了地争吵。天枢舅对父亲的背信弃义非常愤慨。在无可挽回的情况下,母亲面对现实,1948年8月,恰巧有一个机会,她就决定带着振宁与挚友、徐女师教务主任景生然女士同去台湾台南女中教书。”1991年9月28日致朱浩熙信:“1982年出差到上海,见到分别多年的天枢舅。他当即拿出一个存款单,户名朱俊英,上有190元存款。原来是母亲留给天枢舅的一点钱,作为几次住在他家的酬谢。天枢舅坚决不收,把母亲的钱变成50美元,给她存起来。文革后,又把这些钱变成人民币存入银行。他说,要一直等到我母亲回来时再还给她。1982年见到我后,说这笔钱无法给我母亲,于是把笔钱给了我,我取出时,连同利息已达210元。”
(18)蒋天枢1982年6月24日致朱浩熙信。
(19)见《古沛朱氏族谱》(十一修)十八卷《士行》。
(20)见蒋天枢1982年9月8日致朱耀斌信。
(21)蒋天枢1982年9月8日致朱耀斌信。
(22)蒋天枢1983年5月22日致朱浩熙信。
(23)蒋天枢1985年12月6日致朱浩熙信。
(24) 蒋天枢1986年2月22日致朱浩熙信。
(25)蒋钟垣1987年3月31日致朱浩熙信:“我和妈妈3月8日已去苏州凤凰公墓,将姐姐的骨灰安葬好了。因为天气冷没让爸爸去(从北京带来的骨灰,我直接放在三楼,也免得他们伤心)。复旦到汽车公司是挤车去的,那边是进口大巴士,一切路途还舒适。妈妈对墓地的方向等都满意,所以也就没去麻烦你认识的熟人了。这件事办得还顺利,二老满意就好了。”
(26)蒋天枢1981年9月15日致朱子方信。
(27)蒋天枢1980年10月2日致朱浩熙信。
(28) 蒋天枢1980年10月18日致朱浩熙信。
(29) 蒋天枢1984年3月7日致朱浩熙信。
(30) 蒋天枢1980年12月22日致朱浩熙信。
(31) 蒋天枢1987年9月30日致朱浩熙信。
(32) 蒋天枢1988年3月12日致朱浩熙信。
相关链接:《北京大学徐州校友会向复旦大学捐赠蒋天枢铜像及文献》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295381.shtml
《徐州乡贤传记《蒋天枢传》增订再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252754902046412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