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彭城十五像,烟雨平生一卷中
——写于“墨韵彭城”杜清波、沈鹏书画展

《东坡揽胜图》 | 杜清波 | 乙巳年
苏轼在徐州应是妇孺皆知的名人,许多徐州人都能说一段他的故事,背几首他的诗词,更能带外地人游览几处有关苏轼的名胜古迹,我作为苏轼的粉丝更知:苏轼与徐州的缘分,始于彭祖的轮回,盛于抗洪祈雨的功业,悟于放鹤的自由,传于经典的诗句。所以想借此机会用画笔表达一下对老先生的爱戴、敬仰与怀念之情。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杜清波 | 乙巳年
《缺月挂疏桐》 | 杜清波 | 乙巳年
《谁见幽人独往来》 | 杜清波 | 乙巳年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杜清波 | 乙巳年
《漏断人初静》 | 杜清波 | 乙巳年
本系列作品以苏东坡与徐州的情缘为切入点,创作时,通过线描勾勒、写意人物与文人小品的形式,探索传统笔墨在当代语境下的精神表达。我以精笔细线与温润的墨色,弱化叙事性,转而聚焦东坡“超然物外”的生命姿态——处事时的从容、生活中的旷达、独酌时的孤寂,皆在虚实相生的构图中凝练为一种文人精神的象征。
《卧看云卷云舒》 | 杜清波 | 乙巳年
《倚杖听江声》 | 杜清波 | 乙巳年
我以抽象的水墨,通过点线面组合成整幅灰白黑画面,制造一种朦胧感,有意打破时空界限,从而表现出苏轼“超然物外”的浪漫情怀;或以厚重浓淡的墨块与没骨晕染结合,使画面给人一种深沉厚重感,以表现苏轼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从而使作品既承载历史厚度,又流露现代审美意识。通过“以形写神”的线描勾勒和减笔手法,使苏东坡的形象不再仅仅是历史人物,而是成为士大夫理想人格的视觉投射,以此叩问:在这个繁华喧嚣的时代,我们能否做到仍以东坡式的澄明之心,来观照生活?探苏轼的心灵境界,做到精神的自由与超脱!
《半壕春水一城花》 | 杜清波 | 乙巳年
《此心安处是吾乡》 | 杜清波 | 乙巳年
苏轼的一生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探索与奋斗,更是对内在心灵的修行与追求。他在为官治理和诗词书画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实现精神的自由。他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对宇宙人生的深刻领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远境界。这种精神自由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大江东去》 | 杜清波 | 乙巳年
《千里快哉风》 | 杜清波 | 乙巳年
《我亦是行人》 | 杜清波 | 乙巳年
《观砚图》 | 杜清波 | 乙巳年
《巡水图》 | 杜清波 | 乙巳年
因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迷失了自我,被物质和名利所累。所以我想借此次小品展提醒自己:生活中前行时要经常停下脚步,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文/ 杜清波)
杜清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州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先后师承恩师杨小堂先生、马奉信先生。2008年毕业于中国国家画院梁占岩人物画工作室。
作品多次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大展中获奖或入选:
《九个炊事员》获《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三等奖;
《这年这月这日》入选《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
《今早有雾》获《200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向网》获《“黎昌杯”第三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银奖;
《老街•早雾》获《“黎昌杯”第二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银奖;
《朝霞》入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那年九岁》入选《“亚亨杯”全国绘画书法精品大展》;
《彭祖》入选《“鑫光杯”迎澳门回归中国画精品展》;
《彭祖》入选《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犟》入选《纪念张大千诞辰100周年华人书画名家精品展》等;
《今早有雾》获《江苏省文化厅精品创新工程现代都市水墨画展》银奖等。
另有多幅作品在全国其它各类大展中分别获金、银、铜奖,或被各种美术机构、美术馆收藏。同时连环画作品在《连环画报》、《中国连环画报》《美术大观》等全国各种报刊上发表,并在全国各种美术作品综合展览上获一、二、三等奖等。